7月16日上午,往日清靜的圖書修復室人氣爆棚,格外熱鬧,在手工紙制作活動現場,有的在取紙漿,準備制作,有的在壓實漏紙,吸取水分,有的在紙漿上鋪排花草、噴涂色彩,進行創作。
活動現場
活動伊始,龐寧波老師便給大家展示并介紹紙張制作的材料與工具,指出不同的紙漿可以制作出不同質感的紙張,然后講授了紙張制作的理論知識,并進行了實踐演示。但在實際制作過程中,大家發現看似簡單的步驟頗有講究,另有學問,例如取漿手法不對,漏紙上的紙漿就鋪貼不均勻,漏紙粘合不嚴密,就很難揭取紙張等等。雖然在制作過程中遇到各類問題,但大家毫不氣餒,樂此不疲地沉浸于紙張制作中,在實踐操作中感受來自紙張的生命色彩和藝術創作美。
動物骨骼、青銅器、簡牘、絲帛等先后作為文字載體出現在人類歷史中,自晉代至今,紙已成為主要書寫材料,成為文化延續,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。古籍修復小組聯合活動策劃小組舉辦此次活動,既能讓大家了解紙張的制作過程,增加歷史文獻修復知識,提升古籍修復實操水平,也能讓大家在體驗紙張制作的樂趣中感悟歷史的厚重,傳承燦爛的中華文明。
作品展示
(供圖:賀彪 劉杰)
Copyright 韶山毛澤東圖書館 2008-2022 版權所有 湘ICP備14005078號-2
本網站所有資料,未經許可,任何單位/個人不得私自轉載